大美之旅
——七师一三七团旅游文化综述
7月的乌尔禾大地流光溢彩,我们开启了七师一三七团旅游文化大美之旅。让飞翔的心灵顺着白杨河一路蜿蜒,越过郁郁葱葱的湿地和千奇百怪的魔鬼城雅丹地貌,眼前出现了一片清澈见底,鸟飞鱼翔的湖泊,这就是艾里克湖,像一块美玉一般静静地镶嵌在翡翠般的芦苇荡中。
第一站:阿吾斯奇
“阿吾斯奇”、蒙古语言,意为开满小黄花的地方,由“巴图山、铁不克山、沙吾尔山”三山汇聚形成一个“∩”字状,一条名叫旦木廓勒的河水,蜿蜒流淌于上天赐予的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三七团阿吾斯奇牧业营就坐落在这山水相依间。阿吾斯奇牧业营地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有89.5公里的边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海拔1670至3256米,属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3摄氏度,无霜期为120天。在150公里半径内没有大型工厂,空气无污染。36000公顷天然草场,100余种中草药遍布满山。年栽畜量5万余头只,是农七师唯一的边境牧业营。
近年来,一三七团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工程,通过采取轮牧生息、草围栏的禁牧固牧措施,万亩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回复。畅游在广袤的草原场,景色秀丽,如一块绿色的翡翠,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铁布克山,托落盖山,赛木斯台山,峰峻石异,广袤的草原上,水草丰美,羊欢马嘶,牧歌荡漾,形成一幅独特的风景画。生态的、奇特的、原始的风光美景,被人们誉为“中国凉都、新疆花海”的美誉。
每逢七月,十里草原繁花似锦,满山遍野的野花竞相争艳,犹如若大的七色织锦,深色的天幕下,白云在峰尖缭绕,蕴含着野性的山花,没有温室中的娇柔,没有人工雕饰的痕迹,一切尽是大自然之化。千年古树、千里植被,点缀于山水之间;旱獭、大头羊、盘羊等野生动物,若隐若现,使这里形成了天然的生态公园。大、小双湖,像人类的两只眼睛一样,与哨塔的边防哨兵一起,全神贯注警惕地守护在边境线上。
一方山水铸就了不一样的戍边人。一三七团充分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靠科技加快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步伐,引进优质牛羊品种,改良传统牛羊品种;启动了“天然草原保护工程”,引进了国内外优质饲草品种,采用纯天然放牧,这里的牛羊都是吃中草药、喝山泉水长大,牛羊肉品质纯正,具有“野味”的色香。
2002年3月,一三七团注册了“绿恒”牌牛羊肉商标,并经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定位绿色食品A级产品。目前,年出栏牛羊4万头只,“绿恒”牌牛羊肉已声名远播 。据边防连队登记数据,每年前10个月到阿吾斯奇游玩人数都可以达到50000多人,而且每年还有上升的趋势。
阿吾斯奇的山,阿吾斯奇的水,养育了这里绿油油的草,又养育了膘肥味美的牛羊,这山、这水、这草、这方水土就这样养育了这一方人。 一首蒙古歌中唱到:“沙吾尔山高,旦木廓勒河长,山是草的妈妈,草是羊的妈妈,大地是牧人的妈妈……”这美妙的歌声,就是对“阿吾斯奇”的最好的赞美……
第二站:旅游文化
一三七团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军垦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
在一三七团阿吾斯奇牧场有着89.5公里的边境线,这里常年驻守着地方、兵团的300余名军、警、兵、民,共同守卫着她的安全稳定和安宁。
公元六世纪,突厥人建立了自己的汗国,将国界远远地扩展到蒙古高原、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同时也促进了欧亚的草原通道,形成了自己的草原丝绸之路。古道长河中,游牧民奔驰于辽阔的草原,穿越漠北高原到达黄河流域,横越阿吾斯奇山,便在这里留下痕迹,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传说。
1962年震惊中外的“伊塔事件”发生。1963年4月为适应边防斗争需要,根据自治区党委和新疆军区的指示,从原驻地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白斯同克地区,迁入该县西端阿吾斯奇边防地区,进行代耕、代牧、代管“三代”的农业生产和守卫边疆使命。
1963年5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工作组、塔城地委、农七师(今第七师)、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三总场领导现场勘察,共同协商后划定了界线,签订了协议,确定了阿吾斯奇牧场边境禁区,兵团司令员陶峙岳曾经在视察阿吾斯奇时,写下了“亘古荒原添锦绣,森林深处觅牛羊”的诗句。
在上世纪70年代兵团撤销,阿吾斯奇交克拉玛依管理期间,市武装部李明秀政委就与这片土地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以至在他病逝后也要埋骨于阿吾斯奇,矢志长相斯守。
现已年过七旬的兵团十大“戈壁母亲”之一、又有“兵妈妈”之称的牧场职工杜月香老人,每年春夏都要从她退休后居住的奎屯市,回到阿吾斯奇,为边防连队她的兵儿子们缝洗衣被、纳打鞋垫。
60多年来,一代代屯垦人履行着戍边历史使命,驻守边境一线,一边放牧一边保护边境安全,配合边防站和边防派出所进行边境巡逻放哨,守护着祖国西北边陲。如今,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阿吾斯奇牧场牧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排排红顶子,犹如镶嵌在塞外江南的一颗红宝石,耀眼而恬静。一条条宽敞的通营公路,打开了牧民致富的大门,激发了新时代戍边人、固边、兴边、强边的热情。
第三站:乌尔禾
踏上寻美之旅,一路向北。在郁郁葱葱的乌尔禾北缘,一处方圆百公里的雅丹地貌,吸引住了游人的目光。那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感,给人以遐想和追思。特别是随着光照的不同这些雅丹地貌呈现的色彩也丰富多彩,这就是著名的世界魔鬼城,“一日三变”的奇异景观。
不断增长的磕头井,点缀在魔鬼城中。磕头井日夜蠕动的身躯,仿佛是侏罗纪时代被唤醒了的恐龙。置身其间,恍如亲历了一次奇幻的时空穿越。世界魔鬼城是国内五大雅丹地貌中,景观品味最高的,也是影视界公认的国内知名的八大影视景区之一,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以上。
位于一三七团二连的魔鬼城景观,即便是白天用肉眼望去,也似远古时代的城堡。如果装饰灯效,辅以音效,景象肯定相当震撼。与疆内多地旅游开发一样,魔鬼城景区开发缺失的恰恰正是过夜产品。而一三七团启动旅游开发,着眼点就选在了打造“夜晚的魔鬼城”上。
一三七团通过兵地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和乌尔禾区联手打造完善的、产业化、景区链条化的完整世界魔鬼城景观和魔鬼城夜景,为魔鬼城创建AAAAA级景区打下良好的基础。
乌尔禾是近十年玉石市场热炒的“金丝玉”的产地,每年开春雪化一直到入冬落雪时节,专程到此捡石头的游人络绎不绝,年均达30万人以上。因此,每到旅游旺季,当地时常出现宾馆一床难求,饭店爆满的景象。在这个仅两万余人的新兴城镇,餐馆、宾馆和金丝玉专卖店及各类商铺鳞次栉比,且大多是一三七团的原有职工开店或参与经营。加之,克阿高速公路的开通、北疆城际列车和克拉玛依直达北京航班,也使乌尔禾成为北疆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有鉴于此,一三七团党委决心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团场经济调结构、惠民生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柱产业。
更令人惊奇的,这里就是位于一三七团老二连军垦垦荒的家园,并仍保存下了从上世纪60年代至8、90年代的不同民居。只需复建些兵团创建初期住过的“地窝子”,就是一个完整的军垦生活时代景观。行游与此,仰望星空、远望魔域、回首当下,可谓奇观。
这次由七师一三七团承办的“兵团首届文化旅游摄影节”旅游文化盛宴,7月8日在风景优美的阿吾斯奇牧场盛大“开席”。在摄影节上共评选出了200多幅摄影作品集中地展现了七师一三七团军垦文化艰苦创业的历史风貌,淳朴的人文景观,悲壮的戍边文化,古朴的草原风俗以及花海凉都的惬意诗情。
旅游文化对于一三七团来说是一个年轻的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一三七团旅游文化产业也将搭乘这艘大美之旅的巨轮,迎着太阳扬帆起航!
图片说明:
图一:乌尔禾区一三七团夜景。
图二:游客在奇石一条街挑选石头。
图三:7月的阿吾斯奇牧场风景如画。